名胜古迹

发布日期:2013-10-18   作者:SysAdmin    来源:365bet日博官方    阅读: 次   保护视力色:       

颍 州 西 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从宋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 113 首著名诗篇,加之 71 名古代和近代诗人的诗篇共259 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会老堂”等建筑。
    颍州西湖“平湖十里碧璃”, 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西北在地上。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名仕到此游览 , 写下了许多炙人口的诗篇。历史上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比美。
    新建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为 24.34 平方公里, 形成二环三圈。已开发的西湖湖面为5.74 平方公里,总投资3.2 亿元。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AA 级风景区。南湖平远、水面广阔,清澈透底,湖中有岛、岛上有山,山间有寺、寺院钟声, 湖光山色、绿荫环绕,百花竞艳、草木争葱,亭台楼阁、或出其间,花鸟鱼虫、或没其中,非道之偏远,实留连忘返。北湖风光自然,水面开阔,柳绿桃红、苍松翠柏,摇曳菱荷、荡漾碧波,人文自然、相映生辉,汀州楼阁、上下成趣。
    新的西湖在阜阳城西15 公里处,周长11.5 公里,湖面约5.74 平方公里,水深 1-2 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础上兴修而成的。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主要景点有:碑林公园,建有碑林长廊、碑林八卦阵,荟萃了当代名书画家真迹五百余幅。百龙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绝。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隐闲堂,是拜祭欧阳修、苏轼之处。清涟阁,系仿古建筑,五层楼阁。九曲桥,由颍州西湖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非常巧妙。鱼宫,为两个鲤鱼伏,内有现代化的电动声像装置,如入仙境。另有游艇、游船、老虎等,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按市政府城市西移、西湖东进,加大颍州西湖的开发和拓展湿地的总体战略,我们将乘执而上,奋力崛起,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同到的服务,诚邀国内外游客来颍州西湖观光旅游。

颍州西湖网址:http://www.zgyzxh.com/index.html,欢迎访问!

 

文 峰 塔

    文峰塔位于城东南约2华里一座古庙基地上。据阜阳县志所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于此始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在分类上属风水塔类型,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通高31.8米。各层均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一层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面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东南西面有三门。塔为密檐阁楼式,顶部超脊挑角,三叠珠式塔刹,由铁制五叉刹杆贯穿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文峰塔既与“文”相共,又极富道教色彩。砖雕中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太极图案。对研究当时人的思想意识、审美心里和阜阳历史等方面,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实物材料。
 文峰塔被阜阳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 星 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旧城东南城楼拐角处,又称拐角楼。登楼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楼,俗称“三蓬塔”。该楼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建的一座故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风,六角系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铃)。

  奎星楼三层均有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南门楣砖雕有题额“文光射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

  1980年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  锜 祠

   

    刘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刘锜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锜、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

    刘锜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