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59404/201806-50357 | 信息分类: | 工作规划 |
---|---|---|---|
内容分类: | 综合政务,公民,其他,其他,TXT | 发文日期: | 2018-06-21 |
发布机构: | 颍州区林业局 | 生成日期: | 2018-06-21 |
生效时间: | 2018-06-21 | 废止时间: | |
名称: | 转发《阜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
文号: | 关键词: | ||
转载网址: | 转载日期: |
一、“十三五”阜阳市林业发展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林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全面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扎实推进生态阜阳建设,主要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各项林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全市累计成片造林5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8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7500万株。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77万亩,比2010年增加3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223.9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3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17.92%,比2010年增长1.42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继续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四森”创建等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重点工程造林面积36万亩,全市已有3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全市网、带、点、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农田林网面积760万亩,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有效抑制了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呈现了林茂粮丰的新景象,为阜阳市粮食年产量“九连增”提供了生态屏障。全市5600多公里的路、渠、沟、河等通道得到绿化。同时,全市湿地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林业产业迅速壮大。“十二五”期间,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抓好了工业原料林、名特优经济果木林和林苗两用林建设,不断扩大人造板等木材精深加工的规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观光林业,建设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户面广,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林业龙头企业,全市林业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到2015年底,已累计建成各类绿色产业基地 62万亩,其中林苗两用林10万亩,花卉2万亩、速生丰产林10万亩、杞柳8万亩、特色经果林20万亩、木本药材 2万亩,林下种养殖面积10万亩;涉林企业发展迅猛,各类林业企业发展到3000多家,建成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3家。人造板年生产能力达1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245 亿元。
文化建设进展顺利。“十二五”以来,建设了一批以生态型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生态文明企业(村)创建、评选等活动,3个县区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4个县区获得了“省级森林城市”称号,20个乡镇获得了“森林乡镇”称号,200个村获得了“森林村庄”称号,颍州西湖镇白行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举办了多届西湖樱花文化节、临泉桃花文化节、界首梨花文化节等活动,传播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广泛地宣传林业,通过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荒漠化日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生态文化影响力。
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各地坚持依法治林,全面加强了林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市现有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颍州西湖、颍上迪沟、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颍上八里河、颍州西湖自然保护区),6处省级湿地公园(界首两湾、颍东东湖,阜南王家坝、临泉泉鞍洲、颍泉泉水湾、界首莲浦湖湿地公园(试点)),总面积达43657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47%。经科学考察,我市有脊椎动物146种,其中哺乳类14种、鸟类134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0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 “十二五”期间,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
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林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林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全市拥有市级林业科研机构1个,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8个,乡镇林业工作站152个,木材检查站1个,检疫检查站1个,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2个,国有苗圃6个。全市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林业科技、执法、信息网络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得到进一步加强,有效提升了全市林业系统行政效能,为科学实施森林资源管理、经营、分析、监督、保护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发展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阜阳林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覆盖率、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明确了未来林业改革发展任务,要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严格保护天然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加强依法治林,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弘扬生态文化。
全社会普遍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由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由过去的“要硬化”到现在的“要绿化”。这就要求林业建设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实行生态补偿,对生态特别重要和特别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实现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面临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实现稳增长、提效益,最大程度提高平原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未来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林业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有待提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改善生态的客观要求。二是林业结构不尽合理,平原林业的经济效益不高。三是林业产业实力不强,林业对地方发展贡献率不高,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还比较低。四是地方各级政府对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的现状,不能满足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客观需求。五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滞后的现实状况,抑制了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市情、林情,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实施林业提质增效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阜阳林业生态强、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增收快、环境美。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林为保障,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巩固森林增长工程成果,着力推进林业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提升林业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好阜阳和生态强市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林业建设与民生林业发展协同推进的原则。
二是坚持森林面积适度增长与林业提质增效协同推进的原则。
三是坚持林业生态资源全面严格保护与质量、功能整体提升协同推进的原则。
四是坚持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协调推进的原则。
五是坚持林业体制机制创新与林业发展方式创新协同推进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十三五”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屏障、促进提质增效、加快产业发展、增强惠民功能,促进和谐发展,初步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具体目标是:
——“十三五”期间,完成成片造林30万亩,森林抚育经营40万亩(其中含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15万亩),义务植树7500万株。
——到“十三五”末,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23.9%,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森林面积增加到300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500万立方米,阜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5%,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77%。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0‰以下;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85%;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人造板产量达到15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阜阳市“十三五”发展目标一览表
指标 |
目标值 |
增减 |
属性 |
有林地面积(万亩) |
300 |
23 |
约束性 |
森林覆盖率(%) |
>20 |
>2.08 |
约束性 |
林木绿化率(%) |
23.9 |
3.92 |
约束性 |
林木总蓄积量(万立方米) |
1500 |
276 |
约束性 |
城市绿化覆盖率(%) |
40 |
|
预期性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
10 |
|
预期性 |
村庄绿化覆盖率(%) |
65 |
5 |
预期性 |
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面积 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 |
4.77 |
0.3 |
预期性 |
自然湿地保护率(%) |
85 |
2.8 |
预期性 |
农田林网庇护面积(万亩) |
780 |
20 |
预期性 |
农田林网控制率(%) |
95 |
5 |
预期性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
<5.8‰ |
|
约束性 |
林木良种使用率(%) |
85 |
5 |
预期性 |
林业科技贡献率(%) |
60 |
5 |
预期性 |
国家级森林城市(个) |
1 |
1 |
预期性 |
省级森林城市(个) |
8 |
4 |
预期性 |
森林乡镇(个) |
50 |
30 |
预期性 |
森林村庄(个) |
300 |
200 |
预期性 |
森林长廊(公里) |
|
300 |
预期性 |
人造板产量(万立方米) |
>150 |
>50 |
预期性 |
林业产业产值(亿元) |
500 |
255 |
预期性 |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以建设生态强市和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为目标,根据全市林业生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情况,规划到2020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30万亩。一是积极拓展造林空间,加大长江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全市森林面积稳增长。二是大力建设城市成片林、城郊森林公园和各类公共绿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城镇出入口通道森林长廊、森林景观建设,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建设。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各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农村道路两旁开展植树,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创建森林村庄。四是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河流沿线为重点,创建森林长廊示范段。五是加快实施城镇园林绿化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林业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二)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
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育结合、量质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行森林经营工作,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和林农增收致富。一是优化城乡树种结构,更新改造和优化树种,科学控制杨树、柳树比例,减少杨絮、柳絮对城乡居住的影响。二是加快发展高效林业产业,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经营、绿色增长、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健康潜力,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林业产业品牌,加快森林健康疗养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一是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根据《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发〔2016〕13号)精神,界首林场明确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功能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人员定位于提供优质高效科技服务。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立足界首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林场稳定,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林场“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权保护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林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财政、金融、保险等支持林业发展,改革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全面加强林权登记及林改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林权改革和林权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仲裁管理,搞好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和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对在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基础上依法组建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财政金融和保险等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加快建立林业各类行业协会,引导农民走了专业化合作道路,提高林业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三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加快推进林业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林业产业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林业要素生产率,似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四)全面加强依法治林
紧紧围绕全市林业中心工作,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林。积极做好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抓好综合执法示范点。全面开展深化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活动,进一步完善林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明确追究范围、追究形式以及责任划分标准,并加大对执法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预防重大执法违法案件发生。加强执法监督,坚持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活动。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着力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推进林业行政许可办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优化林业行政审批流程。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每年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六五”普法期间,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重要岗位和重点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水平。抓好向社会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工作,积极营造依法治林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重点工程
(一)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1.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切实加强全市第一轮7.65万亩退耕还林(太和县5.4万亩,界首市2.25万亩)管理和提升的同时,开展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专项规划造林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好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
2. 长江防护林建设项目。继续加大淮河、颍河、泉河等干支河流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项目6万亩。
3. 森林长廊建设项目。对全市范围内所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景区道路及县乡道路,按照两侧各15—50米宽度的标准,高标准绿化美化,“十三五”期间,新建线路绿化800 公里、林带建设500公里,其中高标准示范路段300公里。
4. 城乡绿化提升项目。按照省《关于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标准,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大力营造城镇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城市防护林,加快城镇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公共绿地建设和城镇出入口通道绿化,大幅度增加城镇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构建以森林和林木为主体的城镇生态保护屏障。力争阜阳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5%,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人均公共绿地 10平方米以上。规划到2020年,阜阳市实现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标准,各县市区建成区全部实现省级森林城市标准,50个乡镇达到省级森林乡镇标准。
5. 森林村庄创建项目。充分利用农村“四旁”土地资源,加快建立以村片林为主体,以道路绿化、沟渠绿化、庭院绿化为补充的村庄生态防护体系,提高村庄绿化综合效益。到2020年,创建森林村庄500个,其中新创300个。
6. 农田防护林提升项目。按照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紧密结合水利兴修和高产高效农田等基本建设,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完善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点、片、网、带相结合的平原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 “十三五”期末,规划高标准农田林网达到780万亩(庇护面积),其中新建200万亩,改造提高580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
7. 防沙治沙工程项目。我市太和、界首两县市既是农业生产重点地区,也是沙化治理区,改造中低产田和治理沙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十三五”期间,规划治理沙化面积18万亩,其中:营造防护用材林和经济林3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从而改善沙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沙区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林业生态保护工程
8. 公益林保育项目。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公益林26.87万亩,其中国家生态公益林4.6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8.35万亩,其它生态公益林13.92万亩。要进一步加强公益林的治安管理,切实搞好公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的防治和检疫工作。严厉打击公益林区域内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垦等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
9.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完善和提高颍上八里河和颍州西湖现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基本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体系,使保护区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10.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不断提高对湿地保护的管理、科研和监测水平,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天然湿地破坏性开发,遏制天然湿地下降趋势,使85%以上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到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达到5处,其中新建2处,省级湿地公园达到8处,其中新建4处。
11. 森林防火项目。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强化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森林防火监测系统。根据阜阳实际,重点抓好午季林业防火,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从根本上解决我市重点林业区域的森林防火问题。
1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一是预测预警体系。完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2个,建设省级测报点2个,市级监测预报点3个,县级测报站点8个。二是检疫御灾减灾体系。建设市级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1个,县级检疫检验实验室5个,无检疫对象苗圃5个。三是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市级药剂药械储备库1个,加快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除治专业队伍建设。四是加大对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防控力度,强化疫情监测和应急除治能力。全面提高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水平。到2020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8‰以内、无公害防治率89%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1%、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13. 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全面实行分级挂牌保护。
(三)林业提质增效工程
截止到2015年,阜阳市有亟待抚育的中幼林面积40多万亩,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为10多万亩,其林分投入产出低,固碳能力低,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森林功能的发挥,急需抚育和改造。
14. 中幼林抚育项目。在中幼林抚育试点的基础上,通过间伐、修枝、除草、割灌等措施,实施森林抚育40万亩。
15. 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对低产低效林,通过合理调整树种结构等营林措施,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和特色经济林,开展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10万亩,
16. 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果、林菜、林药、林菌、林花等林下种植业,养羊、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养猪等林下养殖业,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规划到2020年,林下经济开发规模达到30万亩,其中林粮间作10万亩,林药间作5万亩,林菜间作5万亩,林养(养殖)间作4万亩,林菌(食用菌)间作2万亩,其他4万亩。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到 45亿元。
(四)林业产业提升工程
17. 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沟河堤坝、低洼地、低产田及村庄周围等宜林地,大力营造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确保木材等林产品原料供应。规划建设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5万亩,其中新建6万亩,改造9万亩。
18. 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以薄壳山核桃、油牡丹为主的优质木本油料基地5万亩,其中薄壳山核桃3万亩,油牡丹2万亩,零星栽植薄壳山核桃250万株,建核桃精深加工厂2家。
19. 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建立优质水果基地、木本食品基地、名贵中药材基地等特色经济林基地。规划“十三五”期间,建设优质高效特色经果林基地20万亩,其中新建10万亩,改造10万亩。按树种分,晚秋黄梨8万亩,软籽石榴4万亩,葡萄3万亩,桃2万亩,香椿1万亩,其他杂果2万亩。
20. 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全面落实《阜阳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提高档次,逐步扩大等途径,进一步加快花卉苗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步伐,把我市建成皖北重要的花卉苗木生产、繁育加工和出口基地。“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以阜阳为中心的高档盆花、鲜切花、盆景、种苗业和花卉物流核心区,建设界首友邦菊花、临泉荷花、颍泉鲜切花、颍州卜子东花卉盆景、颍东东方园林等5个名优特色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全市新建苗木花卉基地4万亩,总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颍州、颍泉花卉苗木基地各2万亩,颍东园林绿化苗木基地2万亩,界首彩叶植物苗木基地1万亩,其他3万亩。培植市级龙头企业50 家,总产值达100亿元。
21. 木材加工项目。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延长产业链,提高传统产品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环保标准,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人造板(材)新产品,着力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适度发展以大径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推进林板一体化。大力发展木制家具、地板和木门等现代家居产品。“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 50家木材加工企业,其中新建年生产能力为20 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人造板大型企业1-2 家,大径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加工企业5家。人造板总设计生产能力由现在的 100 万立方米提高到 150万立方米。
22. 特色林产品加工项目。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资源供给基地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林产品加工业。规划到2020年,柳编工艺品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套,铅笔产量达到15亿只。
23. 经济林产品储藏加工项目。加强果品贮藏库建设,增加储藏能力。重点扶持发展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核桃、枣、桃、香椿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品链条,提高经济林产品的附加值。
(五)林业基础保障工程
24. 国有场圃生产生活设施建设项目。以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国有场圃职工的居住条件,搞好国有场圃道路、安全饮水和用电保障,改善国有场圃职工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规划到2020年,在7个国有场圃进行危旧房改造18000平方米,改造场区道路100公里,改造电网 80公里,实现场场通自来水。
25. 林木种苗体系建设项目。以《安徽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指导全市林木种苗工作,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新、续建良种基地2000亩,其中薄壳山核桃良种繁育基地600亩,杨树、泡桐、香椿、楸树等标准化林木良种育苗基地1400亩。力争使全市造林良种使用率达85%,基地供苗率达90%以上,全面提升我市林木良种繁育水平。
26. 林业工作站建设项目。以《安徽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指导全市基层林业站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理顺林业站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继续加强机构和人员素质能力建设。规划到2020年,完成173个乡镇林业站站房建设,其中建设标准化林业站40个,逐步实现每个林业站有独立产权的办公用房、机动交通工具和必要的通讯、办公设备,完成基层林业站职工岗位培训。
27. 林业科技体系和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示范工程建设。建设1个市级标准化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及8个县市区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林业新优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组织实施急需实用林业技术、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特色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等推广示范项目,建设阜南晚秋黄梨、临泉石榴、临泉观赏荷花、阜南杞柳、太和香椿、界首彩叶植物、界首优质水果、颍东苗木花卉、颍泉优质水果、太和薄壳山核桃等10个省级林业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建设规模1万亩;组织开展林业科技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2000人次基层林业科技技术骨干,培训农民10万人次,示范村 50个,示范户100 户。使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28. 木竹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界首市木竹检查站建设和管理,完善检查站交通、通讯、木材检测等办案设备,进一步提高检查站执法能力。争取在阜南、临泉、太和等地新设立2-3个木竹检查站。
29. 森林公安装备体系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建立“责任明确、分级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森林公安机关及派出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切实改善森林公安执法条件,“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改扩建森林公安机关及派出所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基本完成办案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划分。增加政法专项编制30名,新增、更换警务用车10辆。加强森林公安信息化建设,装备执法记录仪、证据采集仪等执法设备,完善森林公安网主页建设和涉林信息采集系统。不断提升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提高机动作战、快速反应和侦查破案能力。健全完善林区治安防控机制,严厉打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30. 林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林业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建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营造林管理系统、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综合办公系统、森林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和专用网络。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依法治林
紧紧围绕林业生态红线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调研谋划,加快推进立法修法工作。健全落实依法行政工作机制,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系统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设,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调整执法职能,整合执法资源。进一步完善林业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安徽湿地日”等重要节点,依托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基地,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森林和湿地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林业投入体系,对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行财政预算,对营造林给予补助。积极开辟新筹资渠道,改善林业投资和经营环境,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注入到林业生产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林业信贷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业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力度,鼓励众多林业企业更多更机好使用林业信贷资金,促进林业稳步发展。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林业改革
积极深化推进以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性森林保险、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引导林农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林业良性发展。积极稳妥开展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做好木材运输管理改革相关工作,规范强化木材检查行为。积极推进国有场圃改革,全面推进危旧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业务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科技兴林
依靠林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林业技术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重点抓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实施林业项目时,要依靠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科院等林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提高科技含量;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体制;科技支撑重点放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夯实基层基础
根据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需要,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加强各级林业行政机构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加大对林业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林业宣传工作,为加快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把林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林业,及时协调和解决好林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把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森林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
(七)完善规划实施
健全规划体系。加快形成以阜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基础,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定位清晰、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林业发展规划体系。各专项规划要立足实际,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形成对全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力支撑。
加强规划衔接。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规划之间相互协调的原则,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做好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对接以及与本地区各专项规划的对接,涉及宏观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要符合全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林业发展空间布局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提高全市林业规划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成效。
强化目标考核。根据规划目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地方政府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和潜力,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起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分工协作的林业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共同推进本地区的林业发展。对于在林业建设中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建设措施不力、工作滑坡的予以批评约束,提高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对林业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实施好规划,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林业建设投入,引导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逐项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加强部门合作,将规划的各项目层层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实施单位,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确保规划任务顺利完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规划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